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皧^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專題,全面展現新時代中國發展成就,展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砥礪奮進、譜寫新篇的光明前景,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陜西延安:優化產業結構 助力老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革命老區延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建設。[詳請]
-
文旅IP創新吸睛 青春逐夢央媒點贊
“五一”期間,西安頻繁火出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憑借強勁的本地文旅資源,西安涌現出露營、市集、“長安十二時辰”沉浸式體驗等眾多新型休閑模式,散發出旺盛的生機與活力。僅新華社相關報道就被200余家次媒體采用,新華社客戶端總閱讀量過千萬,而這只是主流媒體多次聚焦西安的N個理由中的一個……[ 詳細 ]
-
富閻新區閻良產業帶高質量發展開新局
近期,陜西省政府印發實施《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全國第五個國家級都市圈從美好藍圖轉為生動實踐。作為西安渭南融合發展的重要支點,富閻新區也開始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隨著《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落地實施,位于西安都市圈東西向發展軸上的富閻新區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詳細 ]
-
我市將加大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交通宣傳宣講活動
全市將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各區縣、開發區利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道德講堂、市民學校等陣地,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交通宣傳宣講活動。以中小學生、快遞從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為重點群體,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文明交通宣傳教育活動。開展“2022年不文明交通行為隨手拍”活動。[ 詳細 ]
-
開欄語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考察,深入基層一線,走進人民群眾中間,看實情、聽民聲、問冷暖、看變化、謀發展,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為進一步感悟總書記對陜西人民的深情牽掛,昂揚奮進再鼓勁,陜西日報今起推出“足跡·溫暖的回響”專題報道,全景展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三秦大地的奮斗實踐,翔實反映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引領下,三秦兒女牢記囑托、砥礪前行的奮斗歷程。 詳細
-
足跡·溫暖的回響丨楊家嶺七大會址:紅色基因代代傳
位于延安城區西北3公里處的楊家嶺革命舊址,曾是中共中央駐地。2015年2月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參觀。延安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黨婕睿當時為總書記擔任講解員。她回憶道,聽完講解后,總書記動情地說,這里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詳細
-
足跡·溫暖的回響丨照金鎮:幸福路上手牽手 紅色基因代代傳
2015年2月1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考察。七年來,照金鎮黨員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切期望,以照金精神為引領,繼承革命先輩優良傳統,立足資源稟賦,發揮紅色優勢,推動昔日偏遠落后的小鎮發展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名鎮,讓老區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詳細
-
足跡·溫暖的回響丨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托起明天的太陽
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坐落在楊家嶺革命舊址旁,是一所在延安精神照耀下成長起來的學校。2015年2月14日上午,正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這里,察看學校辦學情況,同老師們進行交流,對辛勤工作在教育戰線的廣大教師致以新春的問候。詳細
-
足跡·溫暖的回響丨西安博物院:用好博物院這所“大學?!?/a>
2015年2月1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博物院考察調研,觀看了西安都城變遷圖、隋唐長安城模型、青銅器及漢唐金銀器文物展、漢唐代表性雕塑與唐三彩文物展,聽取了古代絲綢之路和長安歷史文化等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詳細
-
足跡·溫暖的回響丨西安光機所:自主創新贏未來
西安光機所孵化企業從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的52家增長到現在的400余家,解決社會就業人數從3000人增加到3萬余人。鳥語花香,草長鶯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的科研人員卻“無暇看風景”,都泡在實驗室里忙碌著。詳細
-
足跡·溫暖的回響丨205所社區: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視察了綜合服務大廳、圖書閱覽室、中醫館,參觀了社區居民書畫展,觀看了老年秧歌隊排練。他強調,社區工作是一門學問,要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多種形式延伸管理鏈條,提高服務水平,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詳細
-
足跡·溫暖的回響丨梁家河: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考察,深入基層一線,走進人民群眾中間,看實情、聽民聲、問冷暖、看變化、謀發展,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詳細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帶薪休假”的內蒙古草原
4月初,走進昔日沙化較重的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草原雖未變綠,但高高矮矮的舊草延綿到天邊,不難想象夏日的蔥郁景象。一些曾“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草木豐茂、湖水蕩漾,引來北歸候鳥棲息。詳細
-
大美中國!每一幀都是屏保
山河壯闊,春潮翻涌,大美中國。詳細
-
大美中國 候鳥北歸丨壯觀!云南孟連1000余只白鷺進入繁殖期
進入春季,是各種越冬鳥兒返回繁殖地北遷的季節。而在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境內,1000余只白鷺,由以前的候鳥變成了留鳥,在當地定居了下來,目前正進入繁殖期。詳細
-
從筆墨丹青看大美中國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傅抱石的泉瀑雨霧、吳冠中的江南水鄉、黃賓虹的黃山松濤……在中國近現代的藝術長廊中,美術巨匠留下無數瑰寶。這些作品不僅是美的化身,更凝聚著民族精神史和時代心靈史。詳細
-
“老區新貌”“大美邊疆”行進式采訪報道即將啟動
4月中旬起,中央主要媒體將深入革命老區和邊疆地區,開展行進式、互動式采訪報道,生動講述新時代“老區新貌”“大美邊疆”的精彩故事。此次集中采訪報道將持續到7月上旬。各媒體將通過“走街串巷”式的慢直播和互動性、代入感強的行進式采訪報道,深入反映革命老區和邊疆地區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區域發展等方面的生動實踐、顯著成就和感人故事,充分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革命老區和邊疆地區的新風貌新變化新成就,生動展示革命老區和邊疆地區人民自信自強、團結奮斗的良好精神風貌。詳細